近年來,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不斷調整產業結構,完善基礎設施,優化營商環境,推動項目建設,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要成就?!笆濉逼陂g,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.9%,經濟總量連續5年保持全省第三位;2020年達2417.48億元,躍居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第一位。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、彌勒綠色食品加工園建設穩步推進;2020年底,全州綠色能源裝機481.9萬千瓦,占總裝機67%,其中光伏裝機62.6萬千瓦,居全省第一;全州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.1%,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,電子信息制造業成為新動能;一批“美麗縣城”、特色小鎮成為紅河旅游新元素,彌勒市創建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,“云上梯田·夢想紅河”文化旅游品牌更加響亮。
站在“十四五”的新起點上,立足新發展階段,紅河州圍繞省委各項決策部署,全面貫徹落實州第九次黨代會精神,繼續保持闖的精神、創的勁頭、干的作風,腳踏實地將各項工作部署落在實處,在紅河高質量打造“三張牌”示范區上,集中優勢資源,錨定產業鏈中高端,加快構建“5+6”現代產業體系,持之以恒推動“三張牌”走深、走精、走長,以全產業鏈的思路,提高附加值,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、價值鏈、創新鏈,進一步提升“三張牌”的品牌效應。
多舉措打造“綠色食品牌”
11月9日,第十四屆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啟幕,由28家企業組成的紅河州參展團帶著石榴、蘋果、葡萄、獼猴桃、豆腐等200多款農產品參展,這些極具特色的農產品一經亮相,就受到了市民和客商的青睞。
近年來,紅河州大力實施“一二三”行動,著力打造“綠色食品牌”示范區,到2025年,力爭“綠色食品牌”重點產業綜合產值達2000億元,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3:1以上。
在具體工作中,紅河州提出從幾個方面提升“綠色食品牌”的競爭力和品牌效應:推進五個基地建設,堅持大產業+新主體+新平臺的發展思路,全力推進百萬畝高端稻谷基地、百萬畝干熱河谷基地、五百萬畝高端果蔬基地、二十萬畝高端云花基地、優質畜禽供給基地建設,加快“綠色食品牌”示范區建設;大力實施“一二三”行動,創建一批“一縣一業”示范縣;聚焦種業和電商兩端,推進梯田紅米、花卉、水果、畜禽等產業種質資源創新、繁育及應用,大力發展農業+電商新業態;堅持設施化、有機化、數字化發展方向,建設一批數字農業示范基地;全力實施“抓有機、創名牌、育龍頭”三年行動計劃,加大綠色有機生產方式的推廣力度,持續擴大綠色有機基地規模和產品數量;堅持用工業理念和規律抓農業,大力推進種養殖業精深加工,全產業鏈發展以生態豬、肉牛為重點的肉制品加工業,形成肉制品加工產業集群;發揮云南省現代高原特色農業及周邊國家進口農產品資源優勢,加快發展果蔬汁及保健品、功能性食品生產集群。
開遠鳳凰山
做強做優綠色能源產業
“一塊面積不足3平方米的光伏板,每年發電量最高能達到500千瓦時?!闭驹趪缎履茉矗t河)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項目基地,工程師劉曉軍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,自建成以來到2020年底,建水南莊光伏電站已累計完成發電量22.21億千瓦時,節約標煤約66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5萬噸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紅河州著力打造“綠色能源牌”,進一步發揮和釋放產業基礎優勢,大力發展水、風、光等綠色能源。進入“十四五”,紅河州持續鞏固和擴大清潔能源優勢,優化供電結構,深入推進綠色能源戰略與綠色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。堅持做優存量與做大增量并重,以園區為重點,以大項目為抓手,全產業鏈打造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,推進新能源、煙草及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,打造“綠色能源牌”。
加快新能源開發與利用,構建綠色綜合能源體系。以做強做優紅河州能源產業為目標,努力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,將紅河州建成為云南省新能源開發利用示范基地、能源安全保障基地、國際能源樞紐前沿。
打造有色金屬產業集群,做強做優傳統優勢產業。重點推動有色金屬產業向新材料延伸,做長鋁精深加工產業鏈,完善高純鋁、鋁合金產品體系,構建綠色鋁材產業集群;加快錫基新材料技術突破,擴大錫產業優勢;推進銅基新材料高端化發展,建設完善銅箔、銅桿、銅線產品體系;建設世界最大的錫銦金屬基地、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和環保產業基地。舉全州之力加快碳中和示范產業園建設,打造世界領先的千億級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基地,到2025年力爭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產值達2300億元以上。
打造現代煙草產業集群,推動煙草產業創造發展。加快數字煙草建設,鞏固提升紅河煙葉品質,打造從煙葉種植到卷煙成品制造的產業鏈集群,建設現代化煙草加工的配套產業集群。
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基地,形成高端化產業鏈集群。突出擴能提質增智打造電子原材料—電子元器件—電子終端產品產業鏈集群,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。
轉型升級帶來美麗蝶變
有著160余年歷史的元陽縣阿者科村以良好的生態資源為依托,讓哈尼族群眾最淳樸的農耕生活成為開啟鄉村旅游的“金鑰匙”。如今,這項在天然山水間的探索取得了成功,成為實現康體旅游與減貧雙贏的典范。
在距阿者科村不到10公里的全福莊中寨村,鄉村旅游日漸紅火。推窗即可觀梯田、賞云海的諾瑪阿美茶莊園酒店正坐落于此。莊園由茶廠改造而來,周邊有300余畝的古茶園。游客們不僅可以在這里完整體驗采茶、制茶的全套工藝流程,還可體驗哈尼族民俗文化。酒店運營方總經理查俊介紹:“我們嘗試打造目的地酒店,推出體驗型產品,創造延展性收益。酒店員工主要都是當地村民,他們在解決了就業、提高收入的同時,也能和我們共同保護好、傳播好梯田文化?!?/p>
近年來,紅河州以全域旅游發展為理念,大力構建大健康+康養+特色小鎮康養產業發展鏈條,不斷豐富旅游新業態、延伸產業新領域,將生態環境的優轉換為旅游發展的勢,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紅河的美麗蝶變。加強哈尼梯田生態建設和植被保護恢復,建設完善水利配套設施,做好哈尼梯田遺產區基礎設施建設、傳統村落和民居保護工作,挖掘、整理、保護、開發哈尼梯田文化、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,確保生態系統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可持續性,實現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永續利用;保護具有百年歷史的滇越鐵路,打造世界一流文化體驗精品。依托滇越鐵路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,重點實施蒙自碧色寨、個舊雞街火車站、屏邊人字橋等保護修繕工程。打造以小火車慢旅游為主的沿線賞美景,車廂品文化的世界一流文化旅游“爆款”精品。
風從紅河來,奮進正當時。新起點、新使命、新擔當,紅河州樹立等不起的緊迫感、慢不得的危機感、爭一流的使命感,咬定目標、腳踏實地、埋頭苦干、久久為功,高質量打造“三張牌”示范區,確保紅河州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目標任務圓滿完成,在新征程上譜寫紅河高質量跨越發展新篇章。
亮點
滇南中心城市 打造發展新引擎
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提出,要乘“滇中崛起”之勢,大氣魄、大視野、大手筆規劃建設滇南中心城市。全面開啟滇南中心城市國土空間、基礎設施、產業協同、公共服務、綠色生態五個一體化時代,加速產城融合、城鄉融合、服務融合、文化融合,把滇南中心城市打造成加快紅河發展的強大引擎。
蒙自市、個舊市、開遠市如何將黨代會精神落實落地,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設步伐?
蒙自城區
作為滇南中心城市、紅河州府所在地,蒙自市將堅決扛起作為州府的擔當,緊緊圍繞州委各項工作安排部署,主動擔當作為,通過打造“三張牌”,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,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瓶頸,積蓄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。同時,聚焦中心引領布局,大手筆推進城市規劃建設,打造區域空港樞紐中心、滇南區域教育中心、區域醫療健康中心、滇南區域性消費中心,全力融入滇南中心城市建設、積極擴大滇南中心城市發展環境容量,在紅河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做出蒙自貢獻,不斷提升蒙自“首位度”。
“個舊市將緊緊圍繞滇南中心城市建設的部署,在國土空間、基礎設施、產業協同、公共服務、綠色生態五個一體化上與蒙自、開遠深化合作,實現區域協調發展、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互利共贏,為把滇南中心城市打造成為集滇南交通樞紐、沿邊開放前沿、特色產業基地、生態人文宜居為一體的水韻湖城作出更大貢獻?!眰€舊市委主要領導表示,個舊將開拓進取、苦干實干,唱好“雙城記”,激發世界錫都新活力。
“有效破解開遠化工圍城、城圍化工的困局,首先就是要深入分析開遠市當前發展面臨的短板弱項,找準推動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關鍵環節?!遍_遠市委主要領導表示,“十四五”時期,開遠將堅定信心苦干實干,通過抓好新型工業振興、傳統農業轉型、生態宜居開遠建設、“三區聯動”、“縣市區融合”深化、新型城鎮化發展新格局構建、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工作,全力建設滇南中心城市開遠片區,著力將開遠打造成為云南省綜合能源服務基地、綠色循環經濟示范區、新型工業生態宜居城市,奮力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。
堅持彌瀘一體 實現綠色崛起
彌勒、瀘西山水相連、文化相通、習俗相近,自古以來就是接軌滇中、連接兩廣的重要樞紐,是出境入海、輻射東盟的重要節點。面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堅持彌瀘一體化,實現綠色崛起的新要求,彌勒市和瀘西縣將如何全力打造“三張牌”云南樣板,建成滇中綠色發展新高地?
彌勒市將充分發揮兩縣市資源稟賦,堅持差異化、特色化發展,有效銜接兩縣市“十四五”規劃,共同謀劃、盡快完成彌瀘一體化總體規劃編制工作,推動兩地“九個一體化”全面融合、協同發展,著力打造人口融合、資源整合、要素流動、協同發展的“兩城一體”,全面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。
據介紹,隨著彌瀘高速建成通車,彌勒—瀘西區域互聯基礎設施體系日益完備,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,要素和產業聚集效應日益強化,經濟社會聯系更加緊密,人口、資源、區位優勢更加凸顯。加快推進彌瀘一體化發展,有利于推動兩個城市人口進一步融合、資源進一步整合、要素進一步流動、發展進一步協同,有利于增強兩個縣市融合發展的整體聯動效應,成為紅河州北部融入滇中城市群最早的試驗田。
瀘西縣將牢固樹立合作共贏意識,做到想問題、謀發展、做決策、抓落實都要從有利于推進彌瀘一體化的高度來考量,合力推動基礎設施、產業建設、園區建設、聯合招商、空間規劃、人才交流、文旅康體、生態建設、社會治理等方面全面融合,努力實現優勢互補、良性互動、共贏發展。同時,瀘西縣將以打造“三張牌”建設為著力點和突破口,扎實做好資源整合、功能融合、力量協同“三篇文章”,下大力氣推動彌勒瀘西實現全方位、多領域的一體化發展,爭當全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。
融入一湖兩城 重煥古城新韻
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縣和石屏縣山水相融,自古以來文脈相連、經濟相通,異龍湖鑲嵌在石屏建水之間,一湖挑起兩城,共同哺育了石屏、建水世代各族兒女。兩縣正堅持按照一湖兩城、古城新韻,一個景區的理念打造“滇南最美鄉愁之旅”,全面煥發古韻、文韻、鄉韻新活力。
異龍湖
據了解,目前建水縣與石屏縣已聯合開展《建水石屏“一湖兩城”發展規劃》編制工作,并取得了一定成效。下一步將持續完善《規劃》文本,確保雙方按照一個規劃一個思路同步推進,實現資源要素整合、優勢互補、協同發展、合作共贏。建水縣委書記周永瑜表示,建水將持續聚焦一湖兩城,堅持規劃引領的同時,在推動交通一體、凸顯水靈韻、延續田園靜美、挖掘鄉愁記憶、促進文化交融等方面做文章,按照一個景區的理念打造滇南最美鄉愁之旅,全力跑出兩翼齊飛的建水加速度。
在此過程中,建水縣將緊扣文、游、醫、養、體、學、智全產業鏈,結合建水紫陶小鎮建設和各個鄉鎮實際,持續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,大力推廣發展生態旅居、養生旅游、新型養老等新業態,推進一批高品質的溫泉酒店、半山酒店和森林康養基地建設,不斷將鄉愁之旅向周邊鄉鎮延伸,以點帶面、串珠成帶,努力闖出一條“健康生活目的地”的蝶變之路。
石屏縣將全面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,快速融入一湖兩城建設,以異龍湖保護治理統攬全局,留住濃濃鄉愁。以“狀元號”米軌旅游觀光小火車開通運營為契機,聯動建水打造一湖引領、雙城帶動、兩廊串聯、十團閃亮的滇南最美鄉愁之旅。
未來,石屏將與建水形成發展同盟,力爭把石屏建水建設成為“中國最美鄉愁旅游目的地”、云南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區、滇中城市群與滇南中心城市群融合發展的紐帶、紅河州重要增長極。
加快南部振興 激活后發優勢
充分發揮生態優勢、用好熱區資源,搶抓國家和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、興邊富民、強邊固防等政策機遇,制定出臺差異化政策措施,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接續推進鄉村振興……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提出,今后5年,將充分釋放南部各縣后發優勢,把南部打造成加快紅河發展的新增長點。
屏邊玉水寨
紅河縣將準確把握馬幫僑鄉文化和哈尼文化獨特厚重、資源優勢契合度高、區位優勢逐步顯現的發展優勢,在打造“三張牌”、工業轉型升級、基礎設施建設等5個方面實現振興。該縣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,以資源優勢為依托,把水利、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“第一方陣”。同時,將從抓基地和抓品牌入手,以打造云南省干熱河谷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試點為契機,切實鞏固提升紅河谷熱區保護開發,以“抓有機創名牌育龍頭”三年行動計劃和農業生產“三品一標”提升行動為抓手,突出“紅河谷”品牌創建,提升紅河縣干熱河谷現代農業的質量、品牌和影響力。
圍繞高質量打造“三張牌”示范區、沿邊開放示范區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目標定位,元陽縣將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,努力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、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。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重點項目建設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,為奮力推動南部振興貢獻元陽力量。
立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6.02%、綠色產業達130多萬畝的優勢,綠春縣將深挖綠色產業潛能、文旅融合潛能、生態資源潛能,突出綠色發展主題,充分激發生態優勢,著力建設生態哈尼城,打造邊疆黨建特色區、綠色生態發展區、開放發展樞紐區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。面對基礎設施這一發展的瓶頸,綠春將積極搶抓政策機遇,加大項目攻堅力度,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、推進宜居家園建設、強化邊境通道建設,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。
屏邊苗族自治縣將按照一個主題(高質量跨越發展)、兩個融入(向北融入滇南中心、向南融入自由貿易區)、三大目標(“兩山”理論轉化示范區、民族團結進步引領區、世界知名康養苗城)、四大路徑(創新驅動、項目帶動、產業推動、城鄉聯動)的“1234”發展思路,著力打造既是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的美麗屏邊,后發趕超為紅河高質量跨越發展作出更大貢獻。
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將圍繞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%以上,2025年生產總值突破170億元這一目標,實施雙向融入、沿邊開放、邊疆治理三大戰略,筑牢生態安全、國門安全兩道屏障,聚焦努力建設成為全省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、康養棲息目的地、沿邊開放新支點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四個定位,努力實現美麗蝶變。